基地新闻

中国音乐学院成功召开《中国乐派研讨会暨重大项目推进会》

2019年11月19-20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研究基地承办的《中国乐派学术研讨会暨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北京亚奥国际酒店会议厅顺利召开。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乐派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刘嵘,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陈楠,中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工程师姚宇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及《中国乐派研究》课题组等逾50位专家和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中国乐派的核心表述、主报告框架及子课题论域进行了探讨,明确了课题组的目标与近期工作任务,在课题研究如何为国家智库建言献策的目标上达成了共识。

本次会议的第一部分由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陈楠主持。

课题首席专家王黎光教授在会上阐释了中国乐派这一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与研究核心,并就课题目标与结项时间提出了要求。他指出,中国乐派是客观存在的,它立足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已经形成了自然的、具有中国音乐的基调和中国音乐的学派。中国乐派的研究绝不局限于小众的学术范围,绝不囿于专业院校的学科建设,中国乐派一定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使人受益,它具有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的美誉功能。对中国乐派的研究,就是要在21世纪这一特殊的伟大时代中对其进行梳理、总结与建设。中国乐派是广泛的,包括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和中国音乐表演。作曲家的创作并不是中国乐派的唯一代表,理论家的著述立说是中国乐派,表演艺术家表演的作品也是中国乐派,它是全民实践、全民发展和全民愉悦的。中国乐派的研究集学者的共同智慧,明确音乐在国家文化战略中发展的总方向,是中国的音乐学院的共同担当。在项目实施方面,王黎光教授强调课题组必须在结项时间前,高质量地完成课题任务,以更好地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建言献策。

姚宇航代表中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发言。首先,她对中国音乐学院所承担的国家社科艺术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乐派研究》表示充分的肯定与支持;其次,她强调课题组要重视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汇编和课题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将来能够用中国乐派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她重申了重大项目中期检查的具体要求,包括研究进展、成果推广、经费使用、研究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刘嵘教授作为《中国乐派研究》课题协调人,汇报了总报告的核心表述与研究框架。包括“中国乐派”定义的核心表述、总结研究和建设中国乐派的必要性、对中国乐派内涵及其外延的阐释、中国乐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对“中国”的理解——中国乐派的理论基础五点内容。

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乐派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分别结合自身所承担的课题进行了发言,汇报了近期工作进展。西安音乐学院夏滟洲教授《中国乐派的历史积淀与发展方向研究》的报告中重点探讨了中国乐派的元理论问题。中央音乐学院项筱刚副研究员《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吗?——在“中国乐派学术研讨会暨重大项目推进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中国乐派不仅是已经形成的历史事实,也是目前正在继续向前奔流的音乐现象,他倡导作曲家与理论家之间打破藩篱,形成合力,最终达到中国乐派研究的理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锋教授在《中国音乐美学的几个问题》的发言中,强调中国乐派的美学基础应在全球化的语境里展开,并试图在“新音乐美学”的基础上开展中国乐派的美学研究。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在其发言《中国乐派传承体系核心表述》中提到,中国乐派是百年来中国音乐人在本土文化的经验总结基础上探索的中国音乐话语体系,它具有多样化的概念。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毕明辉副教授的报告《借鉴与借镜·完型与完善——中西乐派互动与互补历史与文化关系下的显隐叙事》试图解决中国乐派的在场、何时以及如何登场的问题。

自由发言和讨论环节,上海音乐学院李诗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齐柏平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冯效刚教授、常熟理工学院王小龙副教授等学者纷纷对相关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为更进一步开展研究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分会场讨论中,学者们就中国乐派的历史积淀与发展方向、创作和表演、美学基础、传承体系及乐派的现状调研与国际比较五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学术研讨会集全国各地的学者于一堂,会场上激烈的思维交锋与碰撞充分彰显了中国乐派研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我们充分相信,在众多学者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对中国乐派的研究和建设一定能在争论、争鸣、争辩过程中不断完善,越来越好。